關于征集市政協二屆三次會議提案的通知
市政協各參加單位、市政協各專門委員會、各縣(區)政協(工委)、各位委員:
市政協二屆三次會議即將召開。市政協各參加單位、市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和各縣(區)政協(工委)、全體委員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,落實省委、市委決戰脫貧攻堅、決勝全面小康的部署,圍繞市委政府中心工作提出提案,為“打贏攻堅戰、建設示范區”建言獻策、履職盡責。為做好本次會議提案征集工作,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:
一、提案的基本要求
(一)選題力求準確。提案選題要注重圍繞市委、市政府的中心工作,從大局著眼、結合自身熟悉的領域,精心選題。既要抓住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、難點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,也要善于發現與人民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“冷點”問題。
(二)情況務必真實。提案具有科學性、嚴肅性、可行性,反映的情況必須真實,提供的數據力求準確。各位委員要深入基層,深入群眾,扎實開展調查研究,深入了解社情民意,掌握第一手信息資料,避免反映沒有經過調查研究的信息,或提出的建議滯后于政府部門已采取的政策措施。
(三)建議切實可行。要注重對調研成果的論證和提煉,對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、難點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提出具有前瞻性、可行性的意見建議,使提案真正能夠為黨委和政府的決策提供參考,對實際工作起到切實可行的推動作用。
(四)提案撰寫規范。(1)提案的撰寫要一事一案,每件提案以1000字左右為宜。(2)提案的案由應簡明扼要,一目了然,一般為“關于……的提案”。
二、提案征集的有關要求
(一)集體提案。凡以黨派、人民團體、政協專門委員會名義提出的提案,須有該組織署名并加蓋公章。市政協各參加單位(包括市各民主黨派工委)、市政協各專門委員會要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、把畢節試驗區建設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以及我市政治建設、經濟建設、文化建設、社會建設、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問題深入調查研究,至少提交2件以上高質量提案。
(二)聯名提案。委員聯名提出的提案,發起人應作為第一提案人,簽名列于首位。市政協常委要牽頭與委員聯合調研,重點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、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、難點問題充分調研,每名市政協常委要牽頭提交1件以上聯名提案。
(三)個人提案。委員提案,由本人簽名。市政協委員要根據個人實際情況,精心準備選題認真調研,至少提交1件以上提案(不包括聯名提案)。
三、提案的提交
(一)提交方式。今年的提案采用A4紙書面打印提交,提案封面使用統一印制的封面并填寫完整相關信息,便于承辦單位聯系及函復;提交時務必請將電子文檔一并附送(提案電子文檔可傳送至市政協提案與法制委員會郵箱:[email protected]);
(二)提交時間及地點。提案提交的時間為即日起至提案截止日止。會前提交的提案,交市政協提案法制委員會辦公室(提案紙請到市政協大樓307室或407室領取);會議期間的提案,在提案提交截止日期前,送交提案聯絡員或送交大會提案組。提交書面提案時,請同時提交提案的電子文本。
附:1.市政協二屆三次會議提案審查處理
2.提案參考選題
聯 系 人:饒 禮
聯系電話(傳真):0857-8231738
畢節市政協辦公室
2018年11月6日
提案的審查和處理
(一)按照提案工作條例有關規定,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提案不予立案:
1.涉及黨和國家秘密的;2.國家明令禁止的;3.中共黨員對黨內有關組織、人事安排等方面有意見的;4.民主黨派成員反映本組織內部問題的;5.進入民事、刑事、行政訴訟程序或者行政復議、仲裁程序,尚未結案的;6.屬于學術研討的;7.為本人或親屬解決個人問題的;8.宣傳、推介具體作品、產品的;9.屬于舉報,投訴的;10.執紀執法機關正在審查的違紀違法問題;11.內容空泛、沒有具體建議的;12.超出本市職權范圍的。
(二)提案者在收到承辦單位的答復意見后,及時將《提案辦理情況征詢意見表》反饋給承辦單位和市政協提案與法制委員會辦公室,以便做好提案辦理的協商協調和信息收集工作。未反饋《提案辦理情況征詢意見表》的情況,視為委員對提案辦理表示滿意。
市政協二屆三次會議提案參考選題
1.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;
2.進一步做好產業扶貧工作;
3.進一步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;
4.進一步做好教育扶貧工作;
5.進一步做好醫療扶貧工作;
6.加強“特惠貸”的監督管理;
7.做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;
8.加大項目爭取力度;
9.加強脫貧攻堅民主監督;
10.激發干部群眾內生動力;
11.進一步做好精準扶貧基礎性工作;
12.加大資金籌措力度;
13.加強“組組通”公路建設;
14.抓好“大黨建”統領;
15.推進農村產業革命;
16.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;
17.加快補齊制約短板;
18.加強扶貧資金管理;
19.加大健康扶貧工作力度;
20.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;
21.打好“四場硬仗”;
22.推進“五個專項治理”;
23.進一步強化駐村工作;
24.做好生態補償脫貧工作;
25.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;
26.強化農村貧困勞動力培訓;
27.推進農村三變改革;
28.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。
29.深入實施水利扶貧行動;
30.全面落實“六個堅持”;
31.推進農網改造工作;
32.建立健全支持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長效機制;
33.著力推動綠色發展;
34.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;
35.抓好環保突出問題整改;
36.實施好重大環保項目;
37.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;
38.持續推進“綠色畢節”行動;
39.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;
40.創建國家園林城市;
41.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,打贏藍天保衛戰;
42.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;
43.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;
44.健全環保信用評價制度;
45.大力發展新興產業;
46.加快生態文明立法;
47.加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利用;
48.進一步壯大我市經濟實力;
49.提高開放質量;
50.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;
51.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;
52.推動企業改造升級;
53.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;
54.推動傳統產業轉型提質;
55.加快旅游產業提質提速;
56.推動全域旅游發展;
57.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;
58.加大“千企”引進力度;
59.持續開展減證便民活動;
60.推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;
61.推進一批新模式和新業態發展;
62.推進產業創新與科技發展融合;
63.加快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;
64.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;
65.著力推動體制機制創新;
66.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;
67.加快政府購買公益服務,多渠道促進就業創業;
68.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;
69.深入實施食品安全工程,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;
70.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,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;
71.完善公共服務體系;
72.加快發展電子商務;
73.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、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;
74.加強殘疾康復服務工作;
75.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、多渠道保障、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;
76.推動創新發展;
77.加快發展綠色循環經濟;
78.推動產業規模化、特色化、商品化發展;
79.深化資源配置體制改革;
80.深入實施開放帶動戰略;
81.發展特色生態畜牧業;
82.充分發揮新時代農民(市民)講習所作用;
83.用好用活統一戰線幫扶資源;
84.打造同心共建實驗示范升級版;
85.大力推行“黨建+”模式;
86.著力推動人力資源開發;
87.加大千層次人才的培養及使用工作力度;
88.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;
89.加快發展素質教育,促進教育公平;
90.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參與發展教育事業;
91.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;
92.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;
93.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;
94.大力支持社會辦醫,發展大健康產業;
95.進一步做好“法治畢節”創建工作;
96.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;
97.加強“大數據”運用;
98.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;
99.創新城市管理;
100.加強社會治理能力建設;
101.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;
102.全面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社會發展水平;
103.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;
104.健全公共安全體系,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;
105.堅決維護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全。
|